媒体

【半月谈】郑华伟、马铭彤:期待更多新农人玩转新农活

2024-02-18来源:半月谈作者:郑华伟 马铭彤

提到“农活儿”,很多人脑中都会浮现出赤脚播种、背着药桶喷洒农药这样的画面。然而,在农业现代化助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,传统农业样貌日新月异,新农人手中的农活已然改变。放眼今天的中国乡村,广袤沃野间大有可为。新农人正在异军突起,他们不断历练新手艺,玩转新农活。

一批批掌握现代技术、拥有创新性思维的新农人在田间搭建起现代化牧场、现代化果园、现代化生态农场,用人工智能建立起区别于传统的“智慧农活”;有的架起直播间,开启“直播农活”,将大山里的新鲜特产通过互联网卖向全国;有的通过搭建数字化物流平台来疏通农业产业链中的堵点、卡点;有的利用“VR/AR+智慧旅游”让乡村旅游充满沉浸式体验;有的用AI设计打造各种农产品特色品牌……十八般新武艺,各显身手。

国以农为本。2023年12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,推进中国式现代化,必须坚持不懈夯实农业基础,推进乡村全面振兴。

进入新时代,国家不断加大农业投入,催生了各种科技范儿十足的新兴农业产业:在新疆阿图什市格达良乡的棉田里,装有北斗卫星导航系统的播种机在作业,结合多种传感器,可实现精量化播种;甘肃张掖市山丹县十里堡村,技术人员将肥料、调节剂、除虫剂等充分混合,对农作物实施“一喷多促”,实现减灾增产;陕西杨凌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内的无人化垂直农业生产系统(UPLIFT),通过自动化种植产线、数字生产系统和超高空间扩展,开启了智能垂直农场时代……

中国农业现代化进程在加速,农产品的软实力逐步提升,农村新产业新业态破土而出。未来的新农活,可望与现代生物、信息通信、装备技术深度融合,农业同其他行业间的壁垒将逐步打破,农业+将刷新无限可能。

2023年9月18日,主管广州增城石乡农机专业合作社的90后沈燕芬、沈笑芬姐妹查看禾苗长势 邓华/摄

当前,谙于新农活的新农人在整个农业生产队伍中占比仍较小、影响力引领力不足,难以化身支撑乡村全面振兴的“兴农人”。一方面,由于农业生产对象是有生命的动植物,这决定了新农人创业存在较高的风险,而当前面向新农人的优惠政策如保险政策补贴等方面支持力度不够;另一方面,新农人获取市场重要信息常常通过自媒体网络等渠道,缺少具备权威性的有效推手。

胜任新农活,需要加快壮大新农人。这需要政府、社会、市场三者共同发力。

“有为政府”要做“减法”,“有效市场”要做“加法”。精准施策,多一些扶持,少一些枷锁,适当降低新农人创业准入门槛,解决其急难愁盼问题,帮到点子上。尤其要出台专项富农新政策,着力打造特色农产品品牌,升级农业产业融合新集群,通过“数智赋能”推动农业产业实现新突破。比如,在山东省临沂市出台《临沂市人民政府关于加快电子商务发展的意见》之后,平邑县政府定期开展电商培训,投资物流基础设施,建成“数智”物流产业园,在物流园区的基础上又打响了“认养一头牛”“奇伟水果罐头”等特色农业品牌。

与此同时,“有机社会”要做好平衡。要创造新农人与老农人理念交流、互通技能的机会,通过“老帮新”“新带老”使新老农人互相取长补短。要向老农人宣传培训新农活,因势利导牵引传统农业生产者实现角色转变、认知转变、能力转变。此外,加强社会资金扶助,动员社会多方力量,合力拓展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新路。涉农高校要搭建“智库—人才—实践”平台,推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,通过校地对接、校企对接助力新农人练好内功,让科研新成果、农业新技术扎根大地,并在新农人的手中开花结果。

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已经启程,建设农业强国的号角已经吹响,人才振兴是决定乡村振兴效率、质量、成色的关键因素。无论生于故土或是来自异乡,新农人们都情系农民,追梦田园,他们是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最有潜力、最珍贵的资源。唯有让新农人的队伍又大又好、新农人的红利账本又多又厚,才能使这支大军真正变身为助力乡村全面振兴的“兴农人”。(作者单位:【多盈体育】中国有限公司)

原文链接:

https://h.xinhuaxmt.com/vh512/share/11886467?d=134d74d&channel=weixin



编辑:王子睿

阅读次数:3

(0)
返回原图
/